俄乌战争进入夏季攻势的第二阶段已有将近二十天时间。近期战场节奏出现微妙变化:俄罗斯方面在多个前线突然放缓突击速度,大规模攻势暂时偃旗息鼓,哪怕是此前推进迅猛的沃尔昌斯克桥头堡也陷入短暂停顿。不过,在未发动新一轮总攻前,俄军正加紧对新占区域周边清理与压制,以便为下一步攻势扫清障碍。
从整体战局看,以下三个动向尤为值得关注。
一、苏梅方向,俄军逐步蚕食乌军突出部
7月14日,俄军持续推进在苏梅市北部的所谓“安全区”建设,重点打击乌军部署在该区域残余阵地的部队。据乌克兰情报总局所控制的“深层国度”网披露,当日俄军又夺下约6平方公里的控制区,使得俄军在该方向掌控的安全区总面积已扩展至214平方公里。
为扭转战局,乌军从多个战线抽调部队增援苏梅方向,甚至出动了一支此前从未在实战中亮相的直属总参特种部队“犀牛集群”,并与哥伦比亚籍雇佣兵混编投入战场。基辅方面显然不仅在试图阻止俄军“封边建带”的企图,还意在保留“反打入俄境”的战略选项。
当前苏梅方向的对抗尤为激烈,乌军频繁组织由2至3人组成的小分队试图渗透俄军边境阵地,进行袭扰或破坏行动,但也因此使俄军不得不分兵应对,影响了其主攻节奏。
二、顿巴斯北线再燃战火,俄军强攻里曼门户
7月19日,沉寂已久的顿巴斯战场再次传来战报。俄军在里曼市东部展开猛烈攻势,成功占领该市门户——托尔斯科耶村的东部阵地,目前正在清理周边树林中失联的乌军小股部队。
早在6月下旬,俄军就曾试图攻占该村,但遭到乌军从斯拉维扬斯克-克拉马托尔斯克方向紧急调来的总预备队反击,被迫撤出。如今再次发起攻势,意在借助战术进展,重新对里曼市形成压迫态势,并牵制乌军大本营核心部队。
一旦俄军在此方向获得突破,将直接威胁乌东最重要城市群后方,迫使乌军不得不削弱其他战线兵力调防,战术牵制意义重大。
三、克拉马托尔斯克城防体系建设曝光
同一天,一段视频在国际社交平台流传,引发广泛关注。画面中,一名乌克兰女性激动地展示克拉马托尔斯克外围的新防线:反坦克壕沟深达四米,底部设置有密集铁丝网,并配有数道“龙牙”式障碍物。这一公开视频可视为乌军向国内民众传达“我们已做好准备”的心理战信息,也反映出战场形势之紧张。
斯拉维扬斯克与克拉马托尔斯克构成乌军在顿巴斯的军事重镇。眼下俄军正在从三个方向围拢:北部里曼、东部谢韦尔斯克、南部康斯坦丁诺夫卡。一旦某一方向失守,俄乌双方可能会被迫拉开一场影响整个东部战局的大决战。
值得一提的是,目前俄军仍主要依赖无人机协助下的小规模排级突击队行动,大规模机械化兵团尚未投入正面攻坚。但若乌军防线出现松动,俄方极可能复制当年库尔斯克战役中的“重装突击”战法,不惜战损,大兵团直接压上,逼迫乌方阵线全面崩塌。
后方乏力:乌军盼坦克,现实却很骨感
正当乌军在前线苦苦支撑之时,后方传来一则让人哭笑不得的消息。据澳大利亚国防部长披露,其退役的“艾布拉姆斯”主战坦克已大批移交乌军,剩余部分也将在短期内送达。
此前美方曾向乌军提供31辆同型坦克,在去年库尔斯克方向的闪击战中确实发挥了一定战力。但目前这些坦克仅剩下四辆具备作战能力。此次澳军将移交共计49辆坦克,其中25辆已完成交付。
然而,这一“援助喜讯”并未令前线乌军士气大振。问题在于,这批坦克进入乌克兰之前,并未加装抵御无人机袭击的网状防护装置,而负责加装的利沃夫装甲厂,正是俄军导弹空袭的重点目标。换言之,这批坦克很可能在进入战场前就“被淘汰”。
前线士兵无奈地表示,他们现在能做的,就是寄希望于欧洲国家加快拨款,尽快替他们购买更实用、更可靠的美式装备。而不仅仅是这些早已退役、未改装就投入使用的“象征性支援”。
攻防暂歇并非退让,战场暗流涌动
当前俄军在多条战线上暂时放缓进攻节奏,看似局势有所缓和,但本质上仍是为下一波集中攻势积蓄力量。苏梅方向遭遇的抵抗虽顽强,但边境“安全区”正逐步成形;顿巴斯北线战火重燃,里曼门户压力骤增;克拉马托尔斯克城防建设也揭示乌军对总决战的忧虑。
随着更多国际援助难以立竿见影,乌军正面临“内外交困”的多线挑战,而俄方是否会借助战术优势掀起下一轮更猛烈的总攻,恐怕将在未来几周见分晓。战争或许暂时低调,但下一次风暴,正在酝酿之中。
双悦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